小伙伴问为什么电脑更新换代慢,**却快?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题主应该是没怎么接触硬件,只是看到表面现象,估计只是看到自己的电脑没有自己的**更新快吧。 电脑硬件更新的速度其实一点都不慢,大家看看目前英特尔处理器都已经十代了,AMD都已经锐龙三代,在看看显卡英伟达都已经20系列了,马上都要出来30系列了,再看看内存也是全面进入DDR4十代,硬盘已经从传统的机械硬盘发展到目前的m.2固态硬盘,这些更新换代可以说是非常快了。
留意硬件的小伙伴估计也看到了,电脑这块这几年几乎是每年都在推出新型号新工艺,这些可比**制作工艺要难多了,电脑处理器工艺每提升1纳米那时要花很大的人力和物理,因为他们的制作工艺比**处理器难多了,就目前AMD锐龙系列已经进入7纳米时代,这个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因为目前的处理器已经没有多少可以大幅度提升的地方了,但**不一样,**硬件前些年几乎是一片空白,可提升的范围非常大,从单核到双核,双核到四核,四核到八核,主频也是越来越高,制作工艺部分处理器也进入了7纳米时代,但是这个7纳米和电脑7纳米不在一个概念上面,因为他们的架构完全不一样一个是X86,一个是ARM,单论性能即便是给**处理器安装火箭也不一定追的上电脑。
确实这些年**发展特别快,不管是性能,硬件,还是*作系统上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为什么这么快呢?一方面是**性能每年提升都比较大,不管是外观还是性能,很多人都会换掉卡顿慢的**,另外就是软件不断更新对**要求越来越高,在加上**本身的使用周期也没多久,大部分小伙伴用个两三年就给他换了,大家看看自己家里面换下来的**有几个是坏掉的,几乎都是不满足自己要求被换掉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就目前来说1000多就可以买一部不错的**了,但是电脑肯定不行,稍微好点 游戏 电脑都得六七千,如果是发烧级别一张显卡都上万,另外**有可能用个一年就换掉了,但是电脑就不能这样随便换了,一方法是电脑本身提升已经快到极限了,还有一个就是更换成本太高,除非家里面有矿,否则谁每年换电脑,综合所诉这也是为什么看起来**更新快而电脑更新慢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需求方向来讨论电脑对于办公的需求及15年前的电脑,10年前的电脑也能满足你的基础办公需求,如果深入一些使用的话,两年前的电脑你也能够用得很顺畅。当然,如果你是对于性能比较有要求的使用着那电脑的更新频率不一定会比**更慢。
而**现在因为其便利性和功能扩展性,已经让人们渐渐地有一些梨不开他,并且他能够替代部分电脑可以做的事情了,所以每个人对于**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是大部分的人已经把**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与**相关的一些软件的更新频率其实是非常快的对于**性能的要求变化也非常快。 第2个我想说**在更新换代之后,很多人可以把旧**处理掉,而且有非常多很好处理的渠道,并且**是一个完整体,并不需要你额外的去拼装。而电脑就不同了,使用了一段时间的电脑,你再去转手这个问题就非常大了。
很多人不愿意去购买二手电脑,是因为对二手电脑行业的不透明性导致的,而**有专门的技术平台评估平台。 其实不然。 电脑的更新换代表面上是很慢,因为电脑的配件可以更换,所以普遍的电脑用户都是升级电脑的硬件,这样导致整机行业比较不突出,就看起来电脑的更新换代比较慢。
而且现在电子芯片行业还没有打破摩尔定律(每隔18到24个月,电子性能就会翻一倍) 所以其实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的性能都是跟着电脑的**走的(除了功耗和构架)。 电脑更新慢,**更新快!总是有原因的,电脑端研究大头就两家,**端竞争就很激烈啦,当然原因不止它,造成现状的大概还有我总结的这些原因~ 简单说,这是因为在电脑这件商品上,已经找不到可资发掘的“需求金矿”了。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又非常非常复杂的问题…… 首先明确一点:电脑的发展速度曾经是极为迅猛的,而且持续时间极长。
所谓“**的发展速度”,在PC时代的发展速度面前,只能算是只蜗牛。 那么,为什么现状成了“电脑发展迟缓而**突飞猛进”了呢? 这得从不同商品的功用、差异以及发展前景说起。 —————————————————————————— 我们知道,宝石/贵金属饰品,乃至衣物家具,这些“传统商品”或许有更新换代,但那更多只能叫“流行/潮流”,是“工艺风格”乃至“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风格上的差异,有好坏,有时代特征,却无法评价好坏。
换句话说,这类“传统商品”不存在可以影响功用的、“参数化”的差异。 所以,这类商品不存在“迅猛发展”的可能:一套几百年前的家具、一件有千年 历史 的饰品,不仅和今年新出的产品有相同的功用,甚至还因为“ 历史 ”而有额外加成。 亦因此,这类商品,制造者可以尽情挥洒天赋,为其添加艺术等各种**元素…… —————————————————————————— 但是电脑/**和传统商品有一个本质上的差别:它的功能(运算能力)的强大程度是参数化的。 286 CPU的位宽是16位,处理速度只有几个Mhz(后来有超过20Mhz的产品);如果你想跑“时髦”的、图形界面的windows 3.x……那么你就必须换386 CPU的机器。
类似的,想玩doom?那么你至少需要一台高主频486处理器的机器。 想看VCD?想要流畅播放352*240解析度的动态影像,你至少得有台奔腾133…… 与之同时,比之电视机、VCD甚至DVD,电脑**越的地方,不正在于它的交互性吗? 喜欢看奥特曼打怪兽?被激烈的战斗画面所吸引?绿茵场上临门一脚的紧张**?…… 那么,有没有想过,自己亲身参与其中呢? 很好。 三角洲特种部队,需要奔腾166才能玩的爽; diablo 2至少需要233Mhz以上的CPU才跑得起来; CS 1.6需要至少500Mhz的CPU…… 相应的,286时代,320*240的分辨率已经足够用了;文本显示也不需要多高的刷新率,厂商们甚至体贴的专门为电脑显示器发明了“长余辉”显像管……到了CS大行其道的时代,800*600已近淘汰,刷新率低于60闪的太厉害,起码得80……再后来玩液晶,拖影又成了老大难问题…… 电脑上有趣的东西是如此之多、涌现的如此之快;但想要玩到新出现的、有趣的东西……你的电脑相关参数就必须过关:扔掉你的老古董,拥抱**最炫的新机器吧。 不然就继续和你那棱角分明的**互动吧。
两者一对比,由不得你不升级。 就这样,自198x年开始,PC一直被各种旺盛的需求推动着,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刷新着各种参数。 从更好更快的办公到日常 娱乐 ,再到更精致更优美的“**级” 游戏 画面,需求推搡着整个业界迅速前进——每个参与者,从芯片厂商到软件公司,从电脑城摆地摊的奸商到终端用户,他们全都不敢不升级,也不得不升级。
这种”升级的不可避免性“,也使得任何在电脑上添加”**品特征“的行为……变得 滑稽可笑 。 想象下,有人把一个镀金的诺基亚3310老人机拍到你朴实无华的小米X面前时,别人看他的眼神吧 。 反过来说也对:任何产品,只要能在上面玩“**”元素,那么它的发展一定慢过了某个门槛。
否则,哪怕在明年的新面孔面前,都免不了“ 浓妆艳抹一草包 “之讥。 这并不是夸张。 在电脑发展迅猛的许多年里,头一年的怨念物,到第二年九月份左右,****会以五折甚至二折以下的“跳楼价”甩卖;一台7000左右的电脑,一个月后再买,至多值6000;头一年一万以上才能配起的豪华阵容,一年后掏5000你赶紧搬走我们着急清库存——所以“电脑就是一耗材,买完再别看报价”,是人尽皆知的基本常识。 PC时代,主板、CPU等等部件全部标准化,任何人都可以直接购买组件组装,几无进入门槛:最NB的品牌机厂商用到的东西,DIY玩家都能轻易买到、并且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裁剪——Dell/HP/SONY又怎样?我花更少钱DIY出来的东西,哪点都比他好! 想象一下:倘若**能有那时候电脑的发展速度,那么今年你7000买个iPhone 7,明年华强北一溜3、4000的山寨机,个个敢和你叫板,你还真只能低头认输(甚至连“元件品质更好”这块遮羞布都不给你留:你那玩意儿用的华硕XXX小板,我直接上了同品牌豪华版!);等到了后年,别人3000块钱新买的山寨机都能乐滋滋的玩新出的“远哭X”,全**帧率可达40fps,而你大价钱买的水果……关了**也只能跑25fps…… 请问,你还会觉得这钱花的物有所值吗? —————————————————————————— 然而,忽然有**,业界发现……用户的各种日常需求,PC已经全都能够满足了;满足不了的,也不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就能解决的。
换句话说,他们再也找不到过去那种立竿见影、门槛明确、同时又对大众存在致命吸引力的应用领域了。 作为一个巨大的、携带不便需要位置妥善安置的大方盒子,该有的功能全都有了,需要的程序也全都能跑了。 参数不再关乎功能的有无,凡别人能玩的,我都可以——至多有些非内行难以分辨的差异而已。
然而大众买桌子本就是为了吃饭,用不着像手术台那样高标准严要求,或者像老牌贵族那样通过华贵的细节摆谱:所以只要是桌子就够了;至于别的什么,对工薪层来说,并不值得为它花钱。 嗯……那么能不能给电脑增加一些额外的功能,比如物理协处理器来生成真实感的复杂物理互动场景、或者google TPU那样的神经**芯片,让用户玩玩AI呢? 用户:我初中物理还没学好呢。谢谢,不学了。
bye~ 要不……咱学**……给它来个摄像头? 嗯,您就抱着个14英寸一公斤重的大方疙瘩**吧,我保证……扭过头之前不笑。 外观? 这玩意儿大部分时间只能家里放着,没法拿出去显摆——要不您把您家那电视扛出去试试? 你看,加无可加。 所以,在能找到大众感兴趣、且又和电脑某项能力参数挂钩的新应用领域(从而说服他们掏钱升级换代)之前,也就只能这样了。
当然,如果你能搞定人工智能,弄出AI家庭医生AI厨房什么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这方面,计算能力、基础理论都还有很大缺口,全世界都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现在的**是越出越多的,不仅仅是因为**的品牌是很多的,而且每一个品牌他们**出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甚至有的品牌的**一年同时出好几款新的**,在可供大家选择的**类型这么多的情况下,为什么大家却不愿意再换**了呢?确实有一部分因素是因为**更新换代太快了,但是这不是**的原因。
首先一个很基本的原因就是**更新换代是非常的快的,出新品的频率太高了,这导致大家对于新品就没有什么惊喜感了,使得大家也并不会去追求使用**款的**,而且虽然**的更新换代是比较快的,但是**与**间的创新却比较小,尤其是同一个品牌的**的创新,现在变成了挤牙膏似的创新,使得消费者并没有什么换季的需求和欲望,毕竟现在的**大多数都是性能过剩的,用不着经常性的去换**,由于**的创新力度是比较小的,所以更不需要更换**了。
一款**可以使用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在没有什么其他新的需求的情况下,也就不需要再更换**了。
其次,大家不更换**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现在仅仅只是一个使用的工具而已,并不需要去更换的太过于频繁,大多数消费者现在可能更加注重实用的功能了,觉得**只要够用就好,不需要去追求**款的**,尤其是最近两年,受**的影响,导致大家更换**的欲望就更低了。因为**相对来说,只要够用就好,而且现在比较好的**的价格是比较贵的,所以不需要换的有多么的勤快,因为大家的消费预期都并不是那么的乐观,大多数的人使用**只是使用**的一小部分功能,也就没有必要太过于追求新的了。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苹果**本身的系统,其次,就是处理器非常流畅的原因。众所周知,用过苹果**的小伙伴应该都清楚,用过苹果,那么就基本上不会在去用安卓**了,为什么呢?因为苹果的流畅度实在太高了,这是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安卓系统无法比拟的一个事实,苹果的处理器是苹果自主研发的,苹果所投入的时间,金钱这一点咱们不去说了,处理器**的优点就是性能强大,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卡顿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在国内市场拥有那么多人买单的原因,不得不说,不管是多年后还在现在,都没有一个系统能比拟苹果的系统。
一、IOS采用的是沙盒运行机制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那么就必须要拥有足够的知识,首先我们需要清楚,苹果**的系统特性,苹果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沙盒运行机制,传统的安装**自然是无法跟其比拟的,到底什么是沙盒运行机制呢?通常我们在访问软件APP的时候,出现一个程序,这个就是沙盒运行机制,他不会单纯的在系统内存里运用,因为他是隔开的,所以,苹果系统能做到不占用内存,反应速度快,版本间的连贯性的相容度。
二、苹果**也会卡顿
实际上,作为苹果**的脑残粉,我想说的是,苹果**并不是那么完美,更不是**上所说的那么好,不管是现在的苹果13,还是苹果4,他们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在**升级以后,系统会越来越快,这到底什么原因,这一点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专业的人员出来讲解过,很多小伙伴没有发现的原因,只是苹果**的卡顿没有安卓**那么明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