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海丰取义于南海物丰,全县总面积1750平方千米,辖16个镇,2018年末户籍人口77.74万人,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13块红色根据地、海陆丰革命老区之一,那么海丰县属于哪个市? 1、 广东海丰县属于汕尾市(地级市)。 2、 海丰县:隶属于广东省汕尾市,位于汕尾市西南部、汕尾市经济中心,东与陆丰县毗邻,西北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紫金县接壤,北倚莲花山脉,南临南海。
关于海丰县属于哪个市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邮政编码:516400。
海丰县简介
海丰县,广东省汕尾市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东与陆丰市毗邻,西与惠东县接壤,东北与陆河县接壤,东南与城区毗邻,北倚莲花山脉,南临南海。
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4′~115°37′,北纬22°37′~23°14′之间,全县总面积1750平方千米, 辖16个镇, 2020年常住人口736791人 。
历史沿革
1952年3月,改属粤东行政公署。
1956年1月,隶属惠阳专区。
1959年3月22日,海丰划归汕头专区。
1983年12月22日,海丰划归惠阳地区管辖。
1988年1月,设立汕尾市(地级)和汕尾市城区,以海丰县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汕尾市城区行政区域。海丰县隶属汕尾市。
2011年2月,划出海丰县的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为省**派出机构,委托深圳、汕尾两共同管理。
2017年9月后,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深圳市主导管理。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有16个镇 ,分别是:海城镇、梅陇镇、附城镇、联安镇、陶河镇、可塘镇、赤坑镇、公平镇、城东镇、黄羌镇、平东镇、鹅埠镇、赤石镇、鮜门镇、小漠镇、大湖镇。 扩展资料: 1、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海丰取义于“南海物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3块红色根据地之一。
2、全县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农林场,总人口80多万人。
海丰又是**的侨乡。 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47万人。 3、公路,从县城至广州290公里,至深圳197公里,至汕头177公里,至**227公里;水道,从汕尾港出海至**81海里(150公里),至广州179海里(332公里)。 4、海丰县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南亚热带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常年气温宜和、雨量丰沛、光能热量充足。
5、海丰历史上就是属于广东惠州府的大家庭,是惠州十属,海丰人属于广义上的“惠州人”。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城市候机楼。海丰县,广东省汕尾市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在汕尾市海丰县想要乘坐飞机的话是需要前往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城市候机楼的。
海丰取义于“南海物丰”,全县总面积1750平方千米,辖16个镇,2020年常住人口736791人,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13块红色根据地、海陆丰革命老区之一。
赤石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西北部,距离海丰县城39公里,与惠东县接壤,海丰第二大河流——赤石河贯穿全境。 全镇区域面积293.5平方公里,占海丰县的六分之一。
赤石镇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86个村民小组,有资料显示,总人口1.9万多人,有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是原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和海陆丰中心县委所在地,是红二师、红四师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活动过的地方,是**革命老区镇。
历史文化 凤河旧事 海丰县西部的赤石境内,峰峦叠翠,绿水萦回。 其间有大安峒、明热峒、四大乡三块盆地,大安河、明热河、赤石河等三大水系穿峒过涧,在赤石墟南方汇合成凤河,再经急水门出九龙湾入海。 凤河是赤石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用饱满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子民。 早在蛮越年代,地处归善(今惠阳、惠东)与海丰之间的赤石约,水陆相间,交通便捷,成了人文初醒之地。
近日,记者从大安峒到赤石墟,从江头村至下围村,沿凤河顺流而下,一路寻踪。 竹影下,古村落、古码头、古渡口……一幅幅秀丽古朴的画面,摇荡着历史的回响。 沿河景致 凤河,是海丰县的第二大河系,由东北和西北流向东南,流域陆地总面积为382平方公里,河流长度为36公里,包括干流赤石河,一级支流明热水以及四条小支流。
凤河流域地质结构属莲花山断裂带的中束公平断裂带,该断裂带从公平经银瓶山进入该流域,并在大安峒分成两支,主支呈东西向经赤石、汤湖,出惠东白云,在淡水与高潭—深圳断裂带汇合;另一支经鹅埠、吉隆和港南岸至赤砂插入大亚湾。 凤河之名,缘于下游河段的形状,上游窄而陡的河床,在急水门以下河段突然变得开阔,水流平缓,阳光下,波光滟潋,远眺如凤凰开屏,故称凤河。 或许缘于 “凤河晚渡”的影响,整条河流就被叫成凤河。
凤河发源于海拔高1256米、与惠东县交界的白马山峰,源头山溪河段7公里叫北坑,进入大安谷地流经6公里至塘尾,有东坑和鸡笼山两条水分别从左右两岸注入。 鸡笼山发源于建有**洞的东莞山,下2公里处,有大蕉园河从左岸注入。 大蕉园发源于与梅垅渔仔潭交界处的尖峰顶山,至麻仔角汇入主干道,为上游较大的支流之一。
从麻仔角南流6公里,经龙潭坡至新城。 从新城往下1.5公里至三江楼村,有明热河从右岸注入。 明热河为赤石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峰高1282米的禾镰石,河段长22公里,从汤湖往下至冰塘埔右侧有发源于峰高1098米的陈肚山的明溪水汇入后,至三江楼汇入主流。 上游水底山上有瀑布飞流,如青龙飞降,山下有潭;曰青龙潭,深不可测。
三江楼以下的河段,河面宽阔,经几度转折后进入急水门峡口。 急水,顾名思义,水流湍急也。 门者,象形之谓也。 宽阔的河面在这里突然缩小一半,乱石插入河床,如一道拦截河水的大门,上下水头落差达1.5米。
后人为求雅意,取其偕名曰吉水门。 河边有一村庄,也以此为名。 “勒马过河”是这里的一道天然景观。 河中巨石嶙峋,远观似战马淌水,水流击石,轰轰作响,似奔腾战马过河。
急水门以下河段又是另一番景象。 上游窄而陡的河床在这里突然变得开阔,水流平缓,阳光下,波光滟潋,远眺如凤凰开屏。 急水门的右岸,便是深涌村,设有渡口,旧时为官办船渡,过往行人免交渡费,有“义渡”之称,岸边竖有“凤河义渡”石碑,系清咸丰年间所立。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每当夕阳西下,彩霞辉映,有“凤河晚渡”奇景,为海丰古八景之一。 从凤河渡口下1.2公里至园墩林场,广汕公路大桥飞架河面,再下4公里,发源于鹅埠畲族山的南门河,从右岸注入,至宝塔山脚注入主流。 主流收入南门河水后向南于沙埔渡,流向九龙湾。
在水浸时代,赤石曾是内陆海港,每当洪汛涨溢,海潮回灌之时,这一地区重现一派“嘴小腹大、岛屿耸立”的内港景象。 时序更叠,沧海桑田,沙泥俱下,将港湾逐渐变成了平原,随着海水的慢慢消退,只留下一条弯弯的河流。 凤河,是连接大海的一段盲肠。 古村落 有河的地方就有人家。
顺流而下,一座座村庄,古朴静谧。 村边绿树婆娑,村外青山巍峨。 寻访古村的**站,便是江头村。
该村因建于河的上游处,当地群众称“河”为“江”,故而得名。 明朝万历25年(1537年),文姓先民从祖籍福建迁此定居,开始了与沿河民众同饮一江水的开荒僻地生活。 在村里转悠,很少见到青壮村人。 “都出外干活去了”老奶奶慢悠悠地说。
站在赤石大桥上,眺望三江楼村,绿竹、黑瓦、白墙调配出的古民居画面,令人出神。 屋顶上的瓦片,历经上百年沐风栉雨的的颜色,又有哪一位丹青妙手所能调配出的呢? 三江楼村建于清朝初年(1626-1636),曾居住过钟、林、黄、张、李、陈等姓。 因位于大安河、明热河和赤石河三河汇河处,又建有城门楼,故名。
高大巍峨的城门楼不见了,古渡口仍在。 小船儿慵懒地停靠着,展示“野渡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