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宗概念 全宗是一个**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 全宗既是一种整理方法,也是一条原则、一种理论,称作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
(2)全宗含义 1. 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
同一全宗的档案不能分散、不同全宗的档案不能混杂。 2. 全宗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 全宗是**活动的产物,不是纯粹人为的、任意的,它客观反映了一个机关档案形成的自然规律和特点,成为档案整理分类的典型方式。 3. 全宗是以一定的**单位为基础而构成的。
《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规定:一个机关在其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为一个全宗。 (3)立档单位 定义: 立档单位又称全宗构成者,是指形成全宗的单位或个人。 通常情况下,一个**从事活动的机关或组织就是一个立档单位,其形成的全部档案就构成一个全宗。
判读一个单位是否是立档单位,主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可以**行使职权,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 2.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编制预算; 3.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 以上**个条件是必要条件,后两个条件是补充条件。
(4)立档单位变化对全宗划分的影响 一是政权更迭的全宗处理; ◆ 政权发生了更迭,**性质发生了变化,档案应构与不同的全宗。 ◆ **性质不明显的立档单位,如企业、学校、医院等,档案可以统一作为一个全宗。 ◆ *派、**团体、社团和宗教组织,其宗旨和组织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其档案构成一个全宗。
◆ **色彩较强的的立档单位,如军事学校、警察学校、干部学校等,应分别构成不同全宗。 ◆ 个人全宗,其档案均作为一个全宗。 二是立档单位职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全宗处理; ◆ 新设立的机关,符合立档单位的构成条件,成立新的**全宗; ◆ 撤销一个**的机关,其全宗就自然终止; ◆ 几个立档单位合并或兼并,合并(兼并)前形成的档案构成各自的全宗,到合并(兼并)时终止,合并(兼并)后的新单位构成一个新的全宗; ◆ 立档单位分立,一个单位被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立档单位,分立前形成的档案构成一个全宗,分立时终止,分立后各单位形成的档案构成不同的全宗; ◆ 内设机构**或并入,其**(并入)前形成的仍为原立档单位全宗的一部分,**(并入)后形成的档案作为新立档单位的全宗或组成部分。 (5)全宗的类型 人物全宗: 是**知名人士(如**活动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英雄模范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
形成人物全宗的个人、家庭和家族,也是立档单位。 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的著作、手稿、日记、信件、遗嘱以及记载个人或家庭、家族活动的全部有价值的材料及其他材料。 全宗的补充形式,包括联合全宗、全宗汇集、档案汇集。 联合全宗: 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立档单位形成的互有联系不易区分全宗而作为一个全宗对待的档案整体。
分为两种:一种前后两个立档单位,继承关系密切,文件已经混杂在一起,无法区分; 第二种是合署办公的机关,即“一个单位、两块牌子” 全宗名称应列出联合的立档单位的名称,如:“**北京市纪委(北京市监察委员会)全宗” 全宗的补充形式,包括联合全宗、全宗汇集、档案汇集。 联合全宗: 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立档单位形成的互有联系不易区分全宗而作为一个全宗对待的档案整体。 分为两种:一种前后两个立档单位,继承关系密切,文件已经混杂在一起,无法区分; 第二种是合署办公的机关,即“一个单位、两块牌子” 全宗名称应列出联合的立档单位的名称,如:“**北京市纪委(北京市监察委员会)全宗”。 全宗汇集: 是指由若干个文件数量很少且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联系的小全宗组成的作为一个全宗对待的档案整体。
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相同类型的基层单位,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小全宗;另一种是档案严重散失,残缺不全的一些全宗。 对于以上两种形式可以按其立档单位的性质、存在的时期和地区等特点,合编为“全宗汇集”,只编一个全宗号,作为一个全宗进行管理。 如:XXXX时期XX地区工矿企业全宗汇集。
档案汇集: 是指将全宗不明的、零散的档案,按照一定的方法组织起来的档案**体。 对于此类档案可以按其基本内容、时间、地区和名称等特征,组成“档案汇集”,编入一个全宗号,作为一个全宗进行管理 注意事项:档案汇集是一种暂时性的管理措施,一旦考证出零散档案的所属全宗,仍应归入相应全宗进行管理。 如:“清代末期XX地区房产地契档案汇集”、“**时期军事档案汇集”。
(6)判定所属全宗 ◆ 对于混杂在不同全宗或者一些不明全宗的文件,判定所属全宗主要通过档案的形成者。 ◆ 主要查文件的署名、印章,抬头、结尾和内容,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进行判断。 ◆ 对于经过几个立档单位办理的文件,这类文件归入**承办完毕的立档单位全宗内。 (7)全宗群 定义: 全宗群是具有某些历史联系的若干全宗的群体。
划分原则: 通常以立档单位的存在时期、地区和职能性质为标准,根据馆藏的特点,按其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划分和组建相应的全宗群。 如:“XX地区政法系统全宗群”、“解放战争时期*政机关全宗群” 其主要作用是维护相同类型全宗的不可分散性,有效的保持文件之间在更大范围内的历史联系,以便于管理和利用。
1.十档行情有什么技巧和要点 (1)**的优势就是快!普通行情软件是每3秒刷新一次,1分钟最多显示20笔委托,每笔委托是由多少笔买卖构成看不到 而Level2是0.01秒刷新一次。 (2)十档行情件**看得更清晰,市场内有不少主力资金,在卖一到卖五挂上大量委托,让投资者感觉抛压很重,很容易因此被**骗去**。
但利用Level-II系统,你往往会发现,这些股票卖六到卖十并无大委托,所谓抛压只是压单。
(3)成交明细统计更准确 虽然免费行情软件同样提供成交明细,但限于**条件,免费行情的成交明细并不准确。但由于免费行情将成交明细压缩发送,会对交易者产生误导。 (4)买卖队列让你看得更透 Level-II系统的另外一个应用就是提供买一和卖一挂单的详细买卖队列。在传统系统下,我们看到卖一上有200手委托,但我们无从得知这200手委托是如何形成的。
但在Level-II系统下,我们可以看到其前50个组成部分,究竟是一笔200手的委托还是10笔20手的委托,对于短线高手而言,无疑意义完全不同,尤其是在涨停板排队中,能清晰看到大买单和大卖单的变化。 2.档案员主要用到哪些知识 1、政策执行; 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档案工作方针、政策、指示和规定。 2、档案保管 负责接收本校档案材料归档工作,并进行分类、编目和加工整理。
3、业务指导; 负责督促、指导各职能部门立卷、归档工作,确保案卷质量。 4、验收保管:负责各类档案材料的验收、保管工作。5、台帐资料; 负责学校创优创先的各类评比活动的档案资料提供6、服务意识; 编制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主动为全校各项工作服务7、业务水平&; 积极参加上级档案机关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8、安全确保 遵守保密制度,搞好\”八防\”,确保档案安全9、工作安排; 及时刊出一周的工作和活动安排,做好校长室的临时通知10、临时工作; 完成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3.什么是0档案 书名:0档案 图书编号:685876 出版社:云南**出版社 定价:43.0 ISBN:722203923 作者:于坚 出版日期:2004-01-01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的七部长诗有:献给外祖母的挽歌、飞碟、0档案、哀滇池、飞行等,并收录其“便条”形式的214首诗歌。 目录: 1980年 献给外祖母的挽歌 1985年 飞碟 1992年 0档案 关于《彼岸》的一回汉语词性讨 1995年 事件·溶洞之旅·1996 1997年 哀滇池·1997—1998 1998年 飞行·1999—2000 便条集 4.档案管理学的知识 一、档案收集1、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档案工作中其他各项工作比较起来,它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作好档案收集工作对整个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中的基础;档案的收集,就是整个档案馆(室)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种手段;(2)从组织整个**档案工作来说,档案的收集工作是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首要的具体措施;(3)从收集工作质量高低的影响来说,它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
2、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1)丰富馆藏;(2)加强馆外调查和指导;(3)推行入馆档案的标准化;(4)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不可分散性。 3、机关内文件的归档二、档案整理1、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 (3)零散文件的整理。
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 (2)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原有基础指,**,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整理的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来要轻易打乱重整;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 3、全宗:(1)概念:全宗就是一个**的机关或**人物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整体。
(2)意义:区分全宗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首要环节。 全宗不仅是个整理方法问题,也是一条原则、一种理论,称为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全宗理论是在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是随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全宗理论的确立,对档案室、档案馆档案的管理,有重要的组织作用。
全宗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与档案整理的不同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4、全宗构成的条件和立档单位:形成全宗的机关,称为立档单位,又称全宗的构成者。一个机关就是一个立档单位,一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就构成一个全宗。
(1)构成条件:**,可以**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第二,是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第三,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三个条件是统一的,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一个单位的**性。 最基本的是**个条件。
在分析或研究一个组织单位能否构成一个立档单位时,应当明确,机关的大小和档案数量的多少,并不影响它成为立档单位。 有的组织单位也可能不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但它实际上却是一个**的机关,或由于某种特殊需要,它所形成的档案也可以构成一个全宗。(2)立档单位。 5、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的划分:机关单位的增设、撤销、合并以及机关名称的改变、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的调整等各种变化。
这些情况,有的会影响全宗的划分,有的则不涉及全宗的变化。 研究某一立档单位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应该从立档单位的**性质、生产关系性质和基本职能等几个方面去考察。6、人物全宗:就是**知名人士(如**活动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
人物全宗包括个人的著作、手稿、日记、信件、遗嘱以及记载个人(包括家族、家庭)**活动的全部材料,还包括别人所写的和收集的与人物全宗构成者个人、家庭、家族有关的材料,以及直系亲属能够说明立档单位情况的材料。7、全宗的补充形式:(1)联合全宗。 是若干**机关形成的档案,由于混在一起难以区分立档单位而联合组成的一个全宗。(2)全宗汇集,就是由档案数量极少的若干全宗,按照一定的特点组成的一个全宗 *** 单位。
(3)档案汇集,就是由不明所属全宗的零散残缺文件,按照一定的特点集中起来的混合体。8、全宗群:整理和管理档案,不仅要注意全宗的完整性,还应该注意全宗之间的相互联系。 10、全宗的编号与排列:(1)通常涉及档案管理中的三个环节:A全宗的编号一般是在档案馆接收全宗时,于全宗名册上登记编定的,它属于统计工作的一个具体的技术项目;B全宗在库房内如何排列存放,属于保管工作的范畴;C全宗号的编定,它作为档号的组成部分填写于案卷封面,全宗的系统排列等也属于档案的基本编目和系统化的课题。
(2)全宗号的编制和使用方法:A按**档案全宗的三部分各依全宗进馆的时间顺序分编流水号;B按本馆全宗的时间、地区、性质等分编流水号;C所有全宗一律按进馆顺序统一编定流水号;D按全宗的重要程度编号;E按全宗群连续编号;F按全宗群留空统编全宗号;G分组单编全宗号;H多级分类单编全宗号;I编大全宗号;J对一部分全宗实行等级分类编号,另外一部分全宗实行序时流水编号。 尽管十多种具体的编号方法各不相同,但就其主要特点来说,可概括为两种类型:序时流水编号法和体系分类编号法。前者也可简称流水法,后者可简称分类法。 流水法,无。 5.驾考科目四档案资料要求具体内容有哪些 (1)业务待办单(遗失的可由本人持身份证明到科目四考场制证室补打); (2)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居民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居住证》); (3)。
1.求档案管理学电子版或**阅读全集,了解档案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档案收集1、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档案工作中其他各项工作比较起来,它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作好档案收集工作对整个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中的基础;档案的收集,就是整个档案馆(室)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种手段;(2)从组织整个**档案工作来说,档案的收集工作是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首要的具体措施;(3)从收集工作质量高低的影响来说,它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
2、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1)丰富馆藏;(2)加强馆外调查和指导;(3)推行入馆档案的标准化;(4)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不可分散性。
3、机关内文件的归档二、档案整理1、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 (3)零散文件的整理。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
(2)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原有基础指,**,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整理的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来要轻易打乱重整;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 3、全宗:(1)概念:全宗就是一个**的机关或**人物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整体。
(2)意义:区分全宗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首要环节。 全宗不仅是个整理方法问题,也是一条原则、一种理论,称为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全宗理论是在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是随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全宗理论的确立,对档案室、档案馆档案的管理,有重要的组织作用。全宗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与档案整理的不同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4、全宗构成的条件和立档单位:形成全宗的机关,称为立档单位,又称全宗的构成者。
一个机关就是一个立档单位,一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就构成一个全宗。 (1)构成条件:**,可以**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第二,是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第三,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三个条件是统一的,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一个单位的**性。 最基本的是**个条件。
在分析或研究一个组织单位能否构成一个立档单位时,应当明确,机关的大小和档案数量的多少,并不影响它成为立档单位。 有的组织单位也可能不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但它实际上却是一个**的机关,或由于某种特殊需要,它所形成的档案也可以构成一个全宗。(2)立档单位。 5、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的划分:机关单位的增设、撤销、合并以及机关名称的改变、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的调整等各种变化。
这些情况,有的会影响全宗的划分,有的则不涉及全宗的变化。 研究某一立档单位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应该从立档单位的**性质、生产关系性质和基本职能等几个方面去考察。6、人物全宗:就是**知名人士(如**活动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 人物全宗包括个人的著作、手稿、日记、信件、遗嘱以及记载个人(包括家族、家庭)**活动的全部材料,还包括别人所写的和收集的与人物全宗构成者个人、家庭、家族有关的材料,以及直系亲属能够说明立档单位情况的材料。
7、全宗的补充形式:(1)联合全宗。 是若干**机关形成的档案,由于混在一起难以区分立档单位而联合组成的一个全宗。(2)全宗汇集,就是由档案数量极少的若干全宗,按照一定的特点组成的一个全宗 *** 单位。
(3)档案汇集,就是由不明所属全宗的零散残缺文件,按照一定的特点集中起来的混合体。8、全宗群:整理和管理档案,不仅要注意全宗的完整性,还应该注意全宗之间的相互联系。 10、全宗的编号与排列:(1)通常涉及档案管理中的三个环节:A全宗的编号一般是在档案馆接收全宗时,于全宗名册上登记编定的,它属于统计工作的一个具体的技术项目;B全宗在库房内如何排列存放,属于保管工作的范畴;C全宗号的编定,它作为档号的组成部分填写于案卷封面,全宗的系统排列等也属于档案的基本编目和系统化的课题。
(2)全宗号的编制和使用方法:A按**档案全宗的三部分各依全宗进馆的时间顺序分编流水号;B按本馆全宗的时间、地区、性质等分编流水号;C所有全宗一律按进馆顺序统一编定流水号;D按全宗的重要程度编号;E按全宗群连续编号;F按全宗群留空统编全宗号;G分组单编全宗号;H多级分类单编全宗号;I编大全宗号;J对一部分全宗实行等级分类编号,另外一部分全宗实行序时流水编号。 尽管十多种具体的编号方法各不相同,但就其主要特点来说,可概括为两种类型:序时流水编号法和体系分类编号法。前者也可简称流水法,后者可简称分类法。 流水法,无。
2.如何做好企业档案管理.pdf 档案管理规定一、档案管理(一)凡是能准确反映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文件、材料、声像、报表,都必须及时归档,确保完整无缺。 (二)文档管理员必须坚持文书随时立卷的归档制度,并分门别类,做好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三)档案内容包括从成立之日起每年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形成或公司制发的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二、文书档案管理(一)归档范围1、行政综合类:包括重要的会议材料;制定的内部法规性、政策性文件;组织变革、变迁、大事记、年报等文件材料;发展规划、工作总结汇报; *** 机关颁发的重要文件。2、组织人事\\教育培训类:员工变动表、花名册、教育培训卡。 3、会计统计类:年度**、统计报表、财务会计预算报表及其说明,各种季度报表、月报表, *** 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材料。4、质量管理类: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
5、技术类:产品及生产方面技术文档。6、销售纪事类:公司大规模的销售活动纪事。 (二)文书的档案立卷1、归档的文件材料种类、份数以及每份文件页数,均应齐全完整。
2、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当将每份文件的正本与副本、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分类一起排列,不得分开。 3、不同年度的文件一般不得在一起立卷,但跨年度的请示与批复,放在复文年立卷;没有复文,放在请示年�。
一、档案收集1、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档案工作中其他各项工作比较起来,它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作好档案收集工作对整个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1)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中的基础;档案的收集,就是整个档案馆(室)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种手段;(2)从组织整个**档案工作来说,档案的收集工作是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首要的具体措施;(3)从收集工作质量高低的影响来说,它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
2、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1)丰富馆藏;(2)加强馆外调查和指导;(3)推行入馆档案的标准化;(4)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不可分散性。
3、机关内文件的归档二、档案整理1、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3)零散文件的整理。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
(2)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原有基础指,**,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整理的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来要轻易打乱重整;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3、全宗:(1)概念:全宗就是一个**的机关或**人物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整体。
(2)意义:区分全宗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全宗不仅是个整理方法问题,也是一条原则、一种理论,称为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全宗理论是在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是随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全宗理论的确立,对档案室、档案馆档案的管理,有重要的组织作用。全宗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与档案整理的不同原则联系在一起的。4、全宗构成的条件和立档单位:形成全宗的机关,称为立档单位,又称全宗的构成者。
一个机关就是一个立档单位,一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就构成一个全宗。(1)构成条件:**,可以**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第二,是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第三,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三个条件是统一的,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一个单位的**性。最基本的是**个条件。
在分析或研究一个组织单位能否构成一个立档单位时,应当明确,机关的大小和档案数量的多少,并不影响它成为立档单位。有的组织单位也可能不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但它实际上却是一个**的机关,或由于某种特殊需要,它所形成的档案也可以构成一个全宗。(2)立档单位。5、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的划分:机关单位的增设、撤销、合并以及机关名称的改变、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的调整等各种变化。
这些情况,有的会影响全宗的划分,有的则不涉及全宗的变化。研究某一立档单位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应该从立档单位的**性质、生产关系性质和基本职能等几个方面去考察。6、人物全宗:就是**知名人士(如**活动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人物全宗包括个人的著作、手稿、日记、信件、遗嘱以及记载个人(包括家族、家庭)**活动的全部材料,还包括别人所写的和收集的与人物全宗构成者个人、家庭、家族有关的材料,以及直系亲属能够说明立档单位情况的材料。
7、全宗的补充形式:(1)联合全宗。是若干**机关形成的档案,由于混在一起难以区分立档单位而联合组成的一个全宗。(2)全宗汇集,就是由档案数量极少的若干全宗,按照一定的特点组成的一个全宗**单位。
(3)档案汇集,就是由不明所属全宗的零散残缺文件,按照一定的特点集中起来的混合体。8、全宗群:整理和管理档案,不仅要注意全宗的完整性,还应该注意全宗之间的相互联系。10、全宗的编号与排列:(1)通常涉及档案管理中的三个环节:A全宗的编号一般是在档案馆接收全宗时,于全宗名册上登记编定的,它属于统计工作的一个具体的技术项目;B全宗在库房内如何排列存放,属于保管工作的范畴;C全宗号的编定,它作为档号的组成部分填写于案卷封面,全宗的系统排列等也属于档案的基本编目和系统化的课题。
(2)全宗号的编制和使用方法:A按**档案全宗的三部分各依全宗进馆的时间顺序分编流水号;B按本馆全宗的时间、地区、性质等分编流水号;C所有全宗一律按进馆顺序统一编定流水号;D按全宗的重要程度编号;E按全宗群连续编号;F按全宗群留空统编全宗号;G分组单编全宗号;H多级分类单编全宗号;I编大全宗号;J对一部分全宗实行等级分类编号,另外一部分全宗实行序时流水编号。尽管十多种具体的编号方法各不相同,但就其主要特点来说,可概括为两种类型:序时流水编号法和体系分类编号法。前者也可简称流水法,后者可简称分类法。流水法,无论是一律大流水,还是先分类别,而对每个具体全宗的排序和给号,都是依时顺列。
分类法,无论是统编号还是分编号,无论是一次划分还是多层分类,而对每个具体全宗的排序和给号,主要不以序时方法,而用逻辑方法。对全宗编号,主要应采用流水编号的方法。12、分类的一般方法:(1)按文件的产生时间分类,具体包括年度分类法、时期分类法两种;(2)按文件来源分类,包括组织机构分类法、作者分类法、通讯者分类法三利;(3)按文件的内容分类,包括问题分类法、实物分类法、地理分类法三种;(4)按文件的形式分类,包括按文件的种类来分类、按文件的制成材料分类、按文件的形状分类三种。
13、常用的分类方法:(1)年度分类法:也称年代分类法,就是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所属年度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2)组织机构分类法,就是根据文书处理阶段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承办单位进行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3)问题分类法,就是按照档案内容所说明的总是将全宗内档案分为各个类别。14、分类法的选择和分类方案的编制:(1)组合分法: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组织机构-年度分类法;年度-问题分类法;问题-年度分类法。
(2)分类方案:为了便于对全宗内档案具体地进行分类,在选定某种分类方法之后,就应编制一份“分类方案”。分类方案,就是标列各个类目名称,表示全宗内档案分类体系的纲要,所以又称“分类大纲”。分类方案的类目力求明确和具有系统性。
15、机关内*、政、工团档案分类:(1)在一个全宗内,首先将档案分成*政工团等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再行分类整理;(2)在全宗内,先将机关内**机构和各单位的档案分别分成*政工团若干部分,再在每一部分中继续分类整理;(3)全宗之内的档案首先按年度分类,每年度分成*政工团若干部分,再继续分类整理;(4)在全宗内,只分*政两大部分,或在每一年分两部分。16、人物全宗内档案的分类:(1)生平传记材料;(2)创作材料;(3)公务活动材料;(4)个人书信;(5)经济材料;(6)亲属材料;(7)评价材料;(8)音像材料;(9)其他材料。17、立卷:(1)定义:一个全宗的文件经过分类之后,各个类内都有相当数量的文件,还要进一步系统化,将若干文件组成案卷,称为立卷(也称组卷)。(2)立卷工作的内容:组成案卷单位,拟写。
我国主要以两种角度划分全宗的类型,一是按照全宗形成者区分为机关组织全宗和人物全宗;二是按照全宗的范围和机构方式区分为**全宗、联合全宗、全宗汇集和档案汇集。补充形式联合全宗:两个或两个以上立档单位形成的互有联系不易区分全宗的档案构成的全宗。
全宗汇集:若干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可以区分全宗但数量很少的具有某些相同特征和联系的档案构成的全宗。
档案汇集:用人为方法将不在其所属全宗残缺不全的文件,按照一定特点集中起来的混合体。